上海交通大学创立于1896年,跨越三个世纪,巍巍学府,薪火相传,底蕴深厚,闻名遐迩,培育了包括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蔡锷、钱学森、邹韬奋、黄炎培、李叔同、王安等在内的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人文大师。进入21世纪,学校打破上世纪50年代初确立的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出建设研究性、综合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文理跨越式发展战略,致力于创建高水平的文科学院。
作为这所百年名校面向新世纪创建高水平的文科学院的一个战略步骤,200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宣告成立。鲜为人知的是,交通大学政治管理类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当时南洋公学政治特班的举办,为迈入现代的中国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科学知识的治国理政人才开了新风。21世纪之初,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诞生,则是交通大学在政治管理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里程碑。学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高精尖的办学理念,旨在成为中国未来政治家、外交家和高级公务员的摇篮,同时也是蜚声中外的研究高地和思想库。
学院涵盖公共管理与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下设公共行政系、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比较政治系、国际关系系等。2006年建立公共管理和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建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上海市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并在最近一轮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学院建有首批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以及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社会调查分中心、台湾研究基地、民意与舆情调研中心、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环太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以色列中心等研究机构,得到“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承担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并获得国家和上海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重要教学项目,创造了很高的人均科研生产力,人才培养声誉鹊起,整体办学水平跃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院院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南,名誉院长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现有教职员工60余人,拥有一批公共管理领域和政治科学的国际化高端师资,包括国家和上海市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和冠名讲席教授等。学院还聘请了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陈健、国际博览局前主席吴建民、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周文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哥特曼、兰德公司总裁托姆逊等国际政要和学界领袖担任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MPA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各类学生,常年在读学生上千人,除外还有上百人的海外留学生就读。一批毕业校友已经走上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岗位,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为立院宗旨,实施跨越式发展、人才强院、学术立院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着力营造“博学、明德、奋进、和谐”的学院文化,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师资高地和研究高地,国际化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在朝着世界一流学院稳步前进。